本項目用地位于當地工業片區,周邊已建及在建的同類競品較多,設計均較有特色,包括廠區環境、入口景觀打造、建筑立面設計等,均對本項目形成壓力與挑戰,如何在市場中通過本項目的總體布局及建筑設計打造突出的亮點,超過同類競品為設計重中之重,故為打造本項目的銷售亮點,設計在總體布局階段就應在高覆蓋率的不利情況下,充分考慮局部優勢景觀、建筑立面的打造,從而彰顯本項目特色。
1、功能分區規劃
1)智能制造核心區
重點引進和培育智能裝備制造企業,如工業機器人、數控機床、智能物流設備等。建設標準化廠房,滿足不同企業的生產需求,廠房設計采用大跨度、高空間結構,配備先進的起重設備和電力供應系統,以適應大型智能裝備的生產和組裝。
2)研發創新區
吸引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、高校研發中心入駐,開展智能制造關鍵技術研發,如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等在制造領域的應用研究。建設科研大樓,配備先進的實驗設備和科研設施,為科研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。
3)綜合服務區
包括行政辦公中心、商務服務中心、展示交易中心等。
4)配套生活區
包括人才公寓、商業配套區、休閑娛樂區等。
5)物流倉儲區
包括智能化倉儲中心,物流配送中心等。
2、交通組織規劃
1)產業園區交通組織規劃應能減少傳統交通規劃的不足,把握好交通安全保障,對周邊交通安全影響有效識別,并提高園區內物流管理效率,妥善處理生產企業車輛的出入流線,確保人流與物流不交叉,達到園內交通組織安全、順暢的目標。園區設兩個出入口,將貨車出入口與人行出入口分開,車行設于北側道路,人行出入口設于東側道路,出入口寬度為12m,滿足消防及物流車輛通行,確保兩出入口分布合理。
2)園區內部交通通過三條豎向主干道,及六條橫向次干道組織車行流線,以體現人貨分流、動線清晰、高效便捷的特點。園區各棟建筑四周均設置暢通的環形路網,既滿足物流要求,同時滿足消防、人流的需要,其中,消防道路應按照規范與使用要求設置7m環通,由于園區無高層建筑,故無需設置消防登高場地。為了確保人流與貨流互不干擾,設計中可利用組團布局的圍合特點,盡量將人行入口與貨行入口設置在建筑的兩個面上。園區的車輛停放以盡量分散布置的原則予以設計,停車位設置在基地主要環形通道處,方便使用和管理,其余機動車停車位結合場地綠化設計布置在廠區周邊;并在園區出入口附近均設置一定數量的停車位,方便停放,達到快捷地服務于員工的目的。非機動車停車區分散設置于各廠房出入口附近,方便使用。
3、生態景觀規劃
生態景觀規劃設計超越了傳統工業園區設計的自由度,其給予園區綠色點綴,與城市生態化相協調。為打造銷售亮點,產業園應更好的融入生態效益,故本案在總體布局階段就在高覆蓋率不利的情況下,充分考慮局部優勢景觀的打造,包括主入口展示區、中心景觀區、組團內院景觀區等,以此形成“兩個廣場·四條主軸”的生態景觀局面。在主出入口分別設置1000多平方米的形象廣場,形成開敞大氣的入口空間效果,各個組團通過景觀次軸將周邊景觀滲透入園區,確保綠化層次豐富;同時,以橫向的四條主軸將建筑分為五個大的組團區塊;并在總體設計中充分考慮景觀元素對產品品質的提升,結合產品局部三層的特點,在空間設計上做到“上有露臺,下有庭院,共享內花園”的立體景觀體系,以將屋頂休閑露臺的局部點狀綠植與園區庭院綠化完美結合,并使每戶均享有半私密的景觀庭院。園區的生態景觀規劃,不僅使產業園環境更加優美、舒適,還通過獨特的景觀布局展示產業園的文化內涵,從整體上彰顯了智能制造產業園的形象品質。

收藏我們
在線留言
站點地圖
全國咨詢熱線 : 
